欢迎访问 文教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在线访谈

融媒体《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第二季第二期播出

时间: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 

  2022年6月25日晚19:00,融媒体《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第二季第二期在西部电影频道(陕西八套)、西影视频播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同步推出。

  

融媒体《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

  《红领巾法学院》第二季第二期带观众走进“青少年校外抢劫案”的模拟法庭,模拟法庭展示由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东楼小学的学生呈现。

  

  
融媒体《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第二季第二期

  
本期精彩看点

  一、认罪与悔改的认罪态度对量刑有什么影响?

  法官回答:

  首先,自愿认罪对节约司法资源的效用大小影响量刑,被告人做有罪供述,减小取证难度,减少侦查成本视为节约司法资源。

  其次,即便被告人认罪,法官也要综合其他各种量刑情节(如犯罪性质、有无犯罪史)系统考虑从轻的幅度,并且还要强调不同种量刑情节之间的协调,避免造成失衡。

  最后是认罪的早晚影响量刑。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二、我们经常听到抢夺和抢劫这两个名词,那么抢劫罪与抢夺罪又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 谭云鹏律师回答:
抢劫罪和抢夺罪均属于《刑法》第二编第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下的刑事罪名,均属于取得财产犯罪或取得型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实施夺取财务的行为,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侵犯客体不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其次,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抢劫罪的本质特征是当场对受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抢夺罪则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必须是公然强夺。

  最后,两者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他人财物的金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他人的财物数额较大。

  三、哪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

  律师回答:

  (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2)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3)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的

  (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的

  (5)非法证据。根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根据毒树之果理论,如果证据的来源(树)受到污染,那么任何从它获得的证据(果实)也是被污染的,在诉讼审理的过程中将不能被采纳,不能“食用”。比如刑讯逼供证据等。

   (6)品格证据。

   (7)其他。

  四、刑事案件中的“退赃退赔”及其范围责任是如何认定的?

  法官回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所谓“退赔”,是指犯罪分子已将违法所得使用、挥霍或者毁坏的,也要责令其按违法所得财物的价值退赔。“对于追缴和退赔的违法所得,如果是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物,应当及时返还。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被损坏或者已经不存在的,应当折价退赔。”

  五、刑事案件中的“退赃退赔”及其范围责任是如何认定的?

  律师回答:

  未成年犯缓刑适用于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另外,不同于民事行为能力,刑事案件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另外,《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还想强调一下,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之规定,部分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已经修改为12周岁了,应引起注意。

延伸阅读:

融媒体《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第二季开播仪式举行
《红领巾法学院》模拟法庭栏目第二季第一期播出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206/28/1249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陕西省首届高校毕业生省域全覆盖“直播带岗”招聘会结束

下一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十问十答”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法治网 wj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