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教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典型案例

2025年广西学生资助工作要点

时间: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25年,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坚持和加强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推动学生资助转型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一、调整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1. 系统谋划未来三年学生资助重大发展任务、工作举措,提升学生资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能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学生资助工作的总结验收,以及过渡期后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整完善和衔接过渡。统筹推进“十五五”学生资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 完善学前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提标扩面政策,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提额降息政策。探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指标体系。

  3. 持续推进广西学生资助工作标准化建设,提升学生资助业务、资助档案和资助育人等规范化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学生资助工作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管理。

  二、加大学生资助宣传育人

  4. 统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宣传主阵地,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制作系列宣传海报,印发致初中、高中、高校毕业生三封信,持续深化资助政策解读、成果展示与典型案例推广,提升资助政策群众知晓率与社会满意度。

  5. 探索构建全链条资助育人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入学、中高考、考研、征兵、毕业等重要时间节点推送考试指导、学业规划、心理疏导、就业咨询等宣传信息。加大舆情监测与风险防控力度,加强学生银行卡安全、防诈骗等宣传教育。建立学生资助信息稿件定期报送与反馈机制。

  6. 持续打造“资助政策宣传月”“高校诚信教育月”品牌,开展征文比赛、研学实践、事迹宣讲、诚信讲堂等活动。加强高中及高校资助育人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亮点突出的资助育人品牌。

  三、加强学生资助资金发放监管

  7. 进一步规范学生资助资金的发放管理,指导各地各校建立经费使用全流程监管机制,开展学校学生资助资金发放核查、评价工作。加大学校学生资助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指导监督力度,做好高中阶段学生资助经费专项审计。

  8. 加大民办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监管力度,加强民办学校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和学生资助资金的统筹管理。建立“公办-民办”学校结对帮扶机制,督促民办学校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9. 推进广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全面应用,将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放类资助项目资金纳入系统进行发放管理,探索将高等教育国家助学金纳入广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进行发放管理。

  四、推进学生资助数字化管理

  10. 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生资助数据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常态化开展学生资助数据清洗排查、预警提醒等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学生资助信息数据管理质量。

  11. 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学生实时在校状况全覆盖实名考勤认证。强化资助、学籍部门间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学籍动态管理。做好中职免学费、学籍系统和教育事业统计等相关学生信息数据比对核查工作。

  五、强化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

  12. 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资格认定程序,指导各地各校规范管理高中阶段学校应届毕业生预申请工作,建立“学校认定+县级资助中心认定”双轨机制。探索建立大数据比对与第三方机构入户调查机制,精准核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13. 探索构建“常态化宣传+精准化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渠道开展助学贷款政策解读,做好免息、本金延期偿还等政策的衔接与落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合同三级审核工作,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做好2024年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评价。

  六、加强学生资助队伍能力建设

  14. 建设学生资助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管理平台,完善培训课程及资源,组建培训师资团队,做好分层分类培训。强化资助队伍培训过程分析及结果跟踪管理,全面提升培训效果。

  15. 继续设立学生资助专项课题,提升资助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研究能力。探索拓宽资助队伍职业晋升通道,将学校资助人员的资助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予以认定。开展资助育人“精彩一课”、资助典型案例评选和职业能力展示交流等活动,打造高素质的学生资助专业化队伍。

上一篇:关于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和应用典型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下一篇: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大会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法治网 wj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