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教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文献资料

从“规则至上”到“需求优先” 铜陵市“长幼随学”破题多孩家庭接送难

时间: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长幼随学’政策太贴心!我们外来务工家庭不仅能享受本地同等入学待遇,俩娃还能同校就读。”9月2日,铜陵市爱国小学门前,王夏妹送俩女儿进校园时满脸轻松,“不用再跨校接送,心里又踏实又暖,归属感特别足!”

  这份踏实,源于铜陵市今年秋季新学期推行的“长幼随学”新政。该政策聚焦二胎家庭核心诉求,通过支持多孩同校就读,精准解决子女分校导致的接送奔波难题。如今,校园里“姐妹手拉手、兄弟并肩入校”的场景日渐增多。截至目前,全市117户多孩家庭已享政策红利,切实感受“少跑腿、少操心”的民生温度。

  今年6月,铜陵市教体局发布2025年中小学招生新政,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同一家庭多孩中的幼孩可随兄(姐)入读同一校区,不受现有学位管控刚性限制。这一突破传统的举措,不仅破解了家长们的“奔波之苦”,更标志着本地教育理念从“规则至上”向“需求优先”的深刻转型。

  这一政策落地的力度,在热门学校里体现得尤为真切。作为主城区生源爆满、学籍紧张的名校,市田家炳小学每年招生季都面临“一位难求”的压力,但校长施旗始终坚持“家长的‘烦心事’就是必办件”,今年为符合条件的多孩家庭顺利办理“随学”申请,“哪怕学位再紧张,也得为多孩家庭留出‘便利位’,政策落地不能打折扣”。

  这份“不让步”,在“一校多区”的学校中更显珍贵。该市义安区实验小学的春蕾、湖滨两个校区相隔数公里,今年新学期共招收636名新生、开设15个班级,家长吴英曾因换房陷入焦虑:大女儿按原房产所在学区在湖滨校区就读,新家划属春蕾校区,若小女儿朱华辰按学区入学,她每天要跨校区奔波。通过申请“长幼随学”,朱华辰顺利进入该校湖滨校区103班,与五年级的姐姐成了“同校生”,“现在接送不用赶时间,连家长会都能一起参加,不用‘分身乏术’了。”该校校长章彬介绍,早在学区划分时就把“家长方便”纳入考量,今年学校受理的“长幼随学”申请全部通过,10名孩子实现同校区与兄姐同读,切实解决了家庭的接送难题。

  从热门名校“挤”出学位,到“一校多区”跨校区协调,铜陵市“长幼随学”政策之所以能在不同场景下高效落地,关键在于背后一套精细化治理体系的强力支撑。家长只需登录“安徽省中小学入学登记服务系统”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比对学籍信息实现“一网通办”;针对学位紧张情况,建立“动态监测+供需调度”机制,通过调配师资、扩容教室保障需求。“这不是简单的规则调整,而是教育生态的重塑。”铜陵市教体局副局长吴文彬坦言,随着多孩家庭增多,“跨校接送”“多头兼顾”等问题凸显,传统“按学区入学”的刚性规则已难满足需求,而铜陵早有探索,此前优先处理双胞胎同班级就读申请的实践,为“长幼随学”新政积累了宝贵经验,此次政策正是将“民生需求”置于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

  “‘长幼随学,新政落地过程中,始终以‘需求优先’为导向。”吴文彬认为,这一举措不仅让教育资源配置从“刚性管控”转向“柔性服务”,更以贴合“民生线”的政策制定,用教育的温度托起百姓幸福感,彰显了城市治理的“大温情”。(杨竹青 特约通讯员:徐小波)


原文链接:https://jyt.ah.gov.cn/xwzx/jcjy/407650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埇桥区政府督导检查秋季开学工作

下一篇:抗战精神照初心 英雄誓言励新人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南校迎来特殊“开学第一课”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法治网 wj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