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教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媒体聚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教育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有关要求,聚焦乡村“五大振兴”,深入实施消费帮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产教融合、党建引领等“五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消费帮扶行动。始终坚持把“食堂采购”“集团采购”作为助力帮扶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瞄准“黔货出海”“黔货出山”,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粤黔协作特色食品加工园投资建成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乡村振兴农副产品销售总量,借助“东盟教育交流周”资源平台,由“黔货出山”向“黔货出海”迈进,产品远销东盟各国。近两年,校内组织的“定点帮扶”农副产品展销会”活动销售额达20万余元。2025年,学校食堂在“832平台”和“一码贵州”总采购金额207.7余万元,总采购量277.96吨。

  实施人才培养行动。聚焦乡村振兴需求,优化“一扎根、两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选派10名科技特派员,培训村干部、致富带头人100名,输出乡村人才200余人。领办三都县5所易地扶贫搬迁学校,选派8名副校长、320名师范生顶岗教学。获批省级人才基地,近五年培训易地扶贫搬迁中小学教师1822人,深化“U—G—S”(学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实践教育基地及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构建U—G—E(学校—政府—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基于实习反馈的人才培养持续改进机制,与11所中职学校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合作办学,获省领导肯定。助力1个农村合作社规范运行,推动30多个小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型。

  实施品牌建设行动。联合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累计投入570万,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新质生产力研孵中心,实施品牌建设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校农结合”整合电商资源链,汇聚150余家企业、20余个合作社、1000余种农产品,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师生34项获奖农产品包装设计无偿助农。“校旅结合”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联合平塘县政府及问天公司,开发“天眼周边研学”项目,接待研学近10000人,为企业增收500多万元,带动塘泥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截至目前,“校工结合”推动福泉、瓮安引进新能源项目24个,签约超700亿元。

  实施产教融合行动。围绕黔南州千亿级产业集群,联合贵州胜威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输送206名产业人才。创新“菜单式”教学模式,开设新型工业化等特色班级。构建校内外联动平台,将乡村振兴案例融入思政教育。深化“校旅结合”,与三都、平塘文旅企业合作,推动“新媒体+民族文化”融合,在研学旅游、科普旅游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校政企研”协同赋能乡村振兴,整合各方资源,共建“数智乡村振兴现代产业学院”,精准对接黔南州都匀毛尖、凯口腊肉、三都灵芝、都匀小灰粽等特色农特产品优势,构建“理论授课+实战演练+数据分析”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推动“教育赋能、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良性循环,构建乡村振兴新生态。

  实施党建引领行动。为持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创新“联合党支部”帮扶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先进党支部定期对帮扶单位指导,2025年签订“党支部联建协议”11个。召开校地基层治理座谈会,建立帮扶清单,精准对接平塘县塘边镇、卡蒲乡需求,2025年累计开展领导调研13人次、乡村振兴座谈会4次,落实帮扶经费21万元(其中驻村经费10万、干部保障11万),轮换驻村干部1名,新增派5名,充分运用高校人才智力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原文链接:http://jyt.guizhou.gov.cn/xwzx/zxlb/202505/t20250529_879396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贵州交通职业大学非遗工坊以“守艺·焕新·传承”重塑千年技艺非遗“叶雕”

下一篇:没有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法治网 wj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