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教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教改动态

魅力职教,八桂有为——写在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召开之际

时间: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职教,真的很有魅力!

  金秋九月,广西各职业院校迎来开学季,校园内人头攒动、生机盎然。新生们拖着行李箱穿梭于楼宇之间,家长们驻足宣传栏细数职教成果,处处洋溢着对技能成才的热切向往——这已是继两个月前招生季“爆棚”场面后的又一盛景。

  回望今夏,广西职教招生再现“高光时刻”:多所职校招生“一位难求”,“报读职教”成为许多学生与家庭的主动选择。凭借过硬的办学质量和广阔的就业前景,许多学生与家庭对广西职教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也为“魅力职教”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

  如今,这份源于内在实力的魅力,正推动广西以更加有为的担当,阔步走向中国—东盟职教舞台的中央。

  今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盛大启幕,八桂大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进一步展现职教改革发展的“广西智慧”,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务实合作,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绽放夺目光彩!

  面向东盟,向海图强:职教出海的“广西担当”

  广西是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唯一省区,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广西职教从“培养出海人才”到“出海培养人才”,由“借船出海”变为“造船出海”,其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日益成熟,合作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

  2023 年以来,广西确定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立项建设名单,覆盖东盟10国。截至2025年6月,已有14个项目建设单位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文莱等东盟国家挂牌,在越南建设的3所工匠学院也已完成校内挂牌。

  这些现代工匠学院挂牌后,意味着深度合作的开始。

  以中国—柬埔寨现代建筑工匠学院为例,在柬埔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柬埔察国家技术培训学院(NTTI)、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柬埔寨)有限公司创新“两校+两企”多元协同育人模式,产生了“1+1+1+1>4”的聚合效应。

  为确保教学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衔接,该校组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团队,历时三个月深入调研柬埔寨19个济特区,形成《东盟建筑行业人才需求报告》。团队还联动多方开发51项国际化教学资源,其中4门课程及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获得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TED)认证。菲律宾、印尼等国的院校也闻讯而来咨询合作。

  截至目前,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各建设单位累计开展技术技能竞赛20多场,参赛人员近 7000人;开设国际培训课程228门,覆盖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卫生等产业领域。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在同安高科技学院“中国—越南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授课

  数字背后是更加丰硕的成果:招收学历生上千名,开展新能源、蔗糖加工等专业领域技术技能培训近4万人次。专家库拥有入库专家800余人。

  职教出海,不仅是“教技能”,更是“建标准”。在标准共建领域,广西职业院校展现出惊人的创新力。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制定《焊接和制造技术员4级》等9项职业标准、6个专业标准、5个课程标准,获老挝、越南教育部认证,并与老挝共建“中国—老挝共建职业标准实践中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生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组织实施印尼职业教育标准升级项目,以制造类专业为起点,以8所印尼院校为试点,联合26所中国院校和4家中资企业,从培训印尼教师入手,共同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引进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装备,为印尼职业教育升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印尼人类发展与文化事务统筹部副部长沃西托由衷赞叹:“广西政府和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成功的发展经验,与印尼有着紧密的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是印尼需要学习的优秀典范。”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水电行业办学优势特色,主动布局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发自治区级面向东盟国际化优质课程、优质教材和培训资源包50余项;与外方合作院校、企业共建共享国际标准40余项。

  截至目前,广西已与东盟国家共建国际标准339项、国际课程181门、双语教材71本,建成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共享国际化教育资源325项。这些标准与资源,如同“技术密码”让中国职教经验在东盟国家“本土化生长”,更解决了当地产业发展“缺人才”的“大困局”。

  深耕本土,练好内功:职教强基的“广西答卷”

  魅力源于实力,有为基于根基。广西职业教育面向东盟的扬帆远航,离不开自身体系的淬炼与内功的深厚积淀。

  职业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广西系统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筑牢发展之基:

  中职学校从2017年的333所优化调整到2025年的244所,校均在校生规模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新增玉林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院校,升格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3所公办职业本科,职业本科数量居全国前列。

  学生在广西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展示传统编织手工艺

  畅通的升学通道,让“中职—高职—本科”突破了原有的发展局限,拓展了广阔的成才空间。2025年,全区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45.5万人,位列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位。

  产教融合,是激活发展之能的关键。“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围着生产转”,广西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广西以产业为锚,连续10年累计投入38.3亿元建成583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形成全面覆盖广西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布局;开创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广西模式”,以“七个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深度融合格局。

  与此同时,广西还聚焦“五个打通”,让产教融合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打通城市、学校、园区资源,培育10个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柳州汽车、南宁智能制造联合体跻身“国家队”。

  ——打通行业、学校资源,培育15个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822个成员单位共绘发展蓝图。

  ——打通企业、学校资源,建设52个示范性产业学院、136个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学院,3000余家企业深度参与办学。

  ——打通虚、实教学环境,建设106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赋能智慧教学。

  ——打通学徒、学生身份界限,实施84个现代学徒制、30个现场工程师项目。

  通过这些校企合作平台,300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每年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00万人次,覆盖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精准对接产业,还不止于此:广西每年动态调整专业点近100个,特别是近三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点60余个。

  一组数据,令人欣喜:广西部分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职业学校毕业生,他们成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地产业发展“生力军”。

  广西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才艺展演

  质量跃升,才能铸就品牌之魂。为此,广西还聚焦高水平引领,培育高质量教学改革成果。

  致力于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建设,实施每3年一周期的“双高计划”“双优计划”,建设2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64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91所优质中职学校、180个优质中职专业群,超过半数的学生在高水平或优质职业学校就读。

  致力于技能培养,建设583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实训条件与先进企业岗位标准和生产标准精准对接。

  致力于“岗课赛证”融通,大力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每年超过10万学生接受职业证书培训,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近年来,从体系完善到产教融合,从质量提升到品牌塑造,广西职业教育始终以“内外兼修”的姿态,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蓄磅礴力量。2022年,广西获教育部认定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区、市)”,而后更是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8个试点省(区、市)之一。

  着眼未来,AI赋能:大会盛会的“广西智慧”

  面对数字时代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职业教育作为直接服务产业需求的教育类型:承担着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必须及时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全新契机,主动应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全新考验。

  广西物资学校展示京族弹弦乐器独弦琴

  那么,当AI遇上职业教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将给出答案。

  本次大会,是广西与东盟职教合作独特优势与良好基础的集中展现,也是“中国一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升级后的首次亮相。它首次引入“AI+职教”主题,聚焦AI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布一批前沿成果,探讨一系列创新路径,为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大会开幕式,即有一大亮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工匠学院从“实体办学”向“数字赋能”升级;面向东盟“百千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计划启动,计划三年内培养数以万计的数字蓝领人才(技能培训层次)。

  这些成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西职教探索与实践的结晶。目前,广西23所高职院校已与人工智能企业签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实习就业、职业技能认证、智慧校园建设等;布局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在高职学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点近220个;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已整合全区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课程,开发10余门数字国际课程为东盟国家学员提供远程实训支持。

  高职学生正在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实训

  与此同时,大会设置的5场平行会议,也将聚焦AI赋能的细分领域,展开“头脑风暴”。

  其中,以“具身智能赋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如何通过具身智能技术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未来工匠”;以“AI赋能职业教育标准升级”为主题的会议,研究如何用 AI重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AI赋能电商人才培养”“AI赋能先进制造工匠培养”“AI赋能交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的会议,则分别对接电商、制造、交通等东盟国家重点产业需求,探讨AI与产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路径。

  这些议题不仅紧扣时代脉搏,呼应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升级的需求,更凸显广西职业教育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体现从“技能输出”向“标准引领”再到“AI赋能”迈进的积极转向。

  可以说,2025 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将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智慧的碰撞、未来的谋划,也是广西职教魅力的一次集中绽放,更是面向未来的崭新起点。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安全VR体验展示

  所以,八桂职教,真的很有魅力——其魅力在于开放包容的胸襟、锐意创新的勇气、服务大局的担当,也在于体系构建的坚实、产教融合的深度。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盛会,见证广西职业教育勇立潮头、扬帆远航,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链接:http://jyt.gxzf.gov.cn/jyxw/jyyw/t259616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开幕

下一篇:关注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两校+两企”携手共启东盟职教新实践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教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文教法治网 wjfz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